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散料验收抽样检验程序和抽样方案 现行

Acceptance sampling plan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inspection of bulk materials

标准号:GB/T 22555-2010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2555-2010
发布时间:2010-09-02
实施时间:2011-04-01
首发日期:2010-09-02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丁文兴、张帆、谢田法、冯士雍、姜健、于振凡、白晓明、杨军、陈志民、郭冰、王在彬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数学
ICS分类:统计方法的应用
提出单位: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辽宁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通过变量的确定以及散料验收检验程序的使用,对散料验收抽样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抽样方案均服从合理费用下特定的操作特性曲线。本标准适用于以单一质量特性的批平均值为主要因素的验收检验,也给出了多质量特性时的特定的验收检验程序;本标准可应用于那些在抽样的各阶段标准差已知或未确知的情形。本标准可用于各种散料,但对于诸如铁矿石、煤、原油等物料,估计批质量平均值比确定批的接收性更为重要的情形,本标准并不完全适用。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起草规则编写。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0725:2000《散料验收抽样检验程序和抽样方案》,对ISO10725:2000,作了如下修改和技术修正:
———将6.3.2.2的a)、b)中“σM/σT”改为“σM/σP”;
———将6.3.6中的“RC=CTM
CI ”改为“RC=cTM
cI
”;
———添加6.3.6中费用比率水平选取准则a)~e)中RC 的具体取值范围,方便使用者实际操作;
———删除6.4.7和6.4.8,并增加6.7未接收批的处理;
———将7.7.2,7.7.3,7.7.4的顺序调整为7.7.3,7.7.4,7.7.2。
本标准由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辽宁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文兴、张帆、谢田法、冯士雍、姜健、于振凡、白晓明、杨军、陈志民、郭冰、王在彬。

标准目录

前言 Ⅴ
引言 Ⅵ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与缩略语 3
5 抽样方案 5
5.1 总则 5
5.2 适用条件 5
5.3 标准抽样程序 6
5.4 标准差 7
5.5 费用 7
5.6 接收质量限和不接收质量限 8
5.7 负责部门 9
6 检验程序 10
6.1 总则 10
6.2 标准差的评估 10
6.3 样本量的确定 15
6.4 样本的抽取与制备 32
6.5 接收值的确定 32
6.6 批接收性的判定 33
6.7 未接收批的处理 33
7 示例 33
7.1 具有单侧规范限且标准差未确知的情形 33
7.2 给定双侧规范限且标准差未确知情形 34
7.3 给定单侧规范限且标准差已知时的可选程序 35
7.4 给定单侧规范限且标准差已知情形的标准程序 36
7.5 给定双侧规范限且标准差已知情形的标准程序 36
7.6 鉴别区间的调整 37
7.7 单批检验 38
7.8 连续批检验 3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对多特性某物料进行检验的特殊程序 41
A.1 总则 41
A.2 多种特性检验的一般程序 41
A.3 总风险与特殊程序 41
A.4 标准差已知时的特定程序 42
A.5 标准差未确知时的特定程序 43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测量标准差占主导地位时的验收抽样方案和程序 45
B.1 引言 45
B.2 标准差 45
B.3 费用 45
B.4 样本量 45
B.5 标准差的确认 47
B.6 估计值标准差 47
B.7 示例 4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理论背景 49
C.1 引言 49
C.2 基本假定 49
C.3 最简单模型 50
C.4 mA、mR 和接收值之间的关系 51
C.5 两个方差分量的模型 54
C.6 三个方差分量的模型 54
C.7 多质量特性情形 55
C.8 标准差未确知情形的附加信息 5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操作特性曲线 57
D.1 引言 57
D.2 标准差已知情形 57
D.3 把m 转换成Pa 57
D.4 将Pa 转换成m 58
D.5 标准差已知时计算OC曲线的例子 59
D.6 标准差未确知 62
参考文献 65
图1 散料抽样检验程序图解 6
图C.1 mA,mR 和接收值的关系(x- 的分布;下规范限) 52
图C.2 mA,mR 和接收值的关系(x- 的分布;上规范限) 52
图C.3 mA,mR 和接收值的关系(x- 的分布;双侧规范限) 53
图C.4 Δ 和D 的关系(当Δ=δ×D 时)(x- 的分布;双侧规范限) 53
图D.1 例1的OC曲线 59
图D.2 例2的OC曲线 60
图D.3 例3的OC曲线 62
图D.4 例4的OC曲线 64
表1 双侧规范限情形下的δ 值(标准差未确知) 9
表2 用于计算UCL的fU 值 12
表3 RC≈0.10(0~0.17)费用比率水平为1时的样本量表(α≈5%,β≈10%) 17
表4 RC≈0.32(0.18~0.56)费用比率水平为2时的样本量表(α≈5%,β≈10%) 18
表5 RC≈1.0(0.57~1.7)费用比率水平为3时的样本量表(α≈5%,β≈10%) 19
表6 RC≈3.2(1.8~5.6)费用比率水平为4时的样本量表(α≈5%,β≈10%) 20
表7 RC≈10(5.7或更大)费用比率水平为5时的样本量表(α≈5%,β≈10%) 21
表8 RC≈0.10(0~0.17)费用比率水平为1时的样本量表(α≈5%,β≈5%) 22
表9 RC≈0.32(0.18~0.56)费用比率水平为2时的样本量表(α≈5%,β≈5%) 23
表10 RC≈1.0(0.57~1.7)费用比率水平为3时的样本量表(α≈5%,β≈5%) 24
表11 RC≈3.2(1.8~5.6)费用比率水平为4时的样本量表(α≈5%,β≈5%) 25
表12 RC≈10(5.7或更大)费用比率水平为5时的样本量表(α≈5%,β≈5%) 26
表13 nM =1,RC≈0.10(0~0.17)费用比率水平1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27
表14 nM =1,RC≈0.32(0.18~0.56)费用比率水平2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27
表15 nM =1,RC≈1.0(0.57~1.7)费用比率水平3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28
表16 nM =1,RC≈3.2(1.8~5.6)费用比率水平4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28
表17 nM =1,RC≈10(5.7或更大)费用比率水平5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29
表18 nM =2,RC≈0.10(0~0.17)费用比率水平1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29
表19 nM =2,RC≈0.32(0.18~0.56)费用比率水平2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30
表20 nM =2,RC≈1.0(0.57~1.7)费用比率水平3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30
表21 nM =2,RC≈3.2(1.8~5.6)费用比率水平4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31
表22 nM =2,RC≈10(5.7或更大)费用比率水平5的样本量(α≈5%,β≈5%)和自由度表 31
表23 单批数据 38
表24 连续批数据 40
表A.1 标准差已知时J 个特性的修正因子fD 42
表A.2 对每个特性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值(以百分比表示) 43
表A.3 标准差未确知时J 个特性的修正因子fD 44
表B.1 特殊程序的样本量(标准差已知;α≈5%,β≈10%) 46
表B.2 特殊程序的样本量(标准差已知;α≈5%,β≈5%) 46
表B.3 特殊程序的样本量(标准差未确知;α≈5%,β≈5%) 47
表D.1 例1的OC曲线值 59
表D.2 例2的OC曲线值 60
表D.3 例3的OC曲线值,下侧 61
表D.4 例3的OC曲线值,上侧 61
表D.5 例4的OC曲线值 63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