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6326-2014
发布时间:2014-12-05
实施时间:2015-10-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周琼、骆妙卿、李勇、孟婴、陈少梅、王晓光、谢丽波、刘文民、吕剑、孙全喜、尹庆叶、王克先、陆奕、傅广平、牟守勇、徐丽红、李振刚。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轮胎
ICS分类:轮胎综合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朝阳浪马轮胎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轮胎工业用一般术语、轮胎分类、轮胎部位部件、轮胎胎面花纹、轮辋、轮胎尺寸、轮胎性能及其测试、轮胎标志、轮胎外观缺陷、轮胎使用、轮胎翻新与修补的术语及其定义。本标准适用于轿车轮胎、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载重汽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农业轮胎、工业车辆轮胎、摩托车轮胎、力车轮胎、航空轮胎。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326—2005《轮胎术语及其定义》,与GB/T6326—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雪地轮胎、缺气保用轮胎、自体支撑型缺气保用轮胎术语(见3.1.6、3.1.7、3.1.8); ———对部分术语的表述做了修改(见3.3.1和3.3.2); ———增加了轮辋、电动自行车轮胎、钩直边轮胎术语(见2.11、3.3.12、3.4.32); ———删除了自行车轮胎术语(见2005版的4.3.12); ———增加了湿抓着力、雪地抓着力系数相关术语(见8.7.29、8.7.30); ———增加了径向力一次谐波、侧向力一次谐波术语(见8.10.9、8.10.10); ———增加了滚动阻力相关术语(见8.12); ———增加了纵向和侧向刚性、电阻相关术语(见8.16、8.17); ———增加了规格附加标志相关术语(见9.3); ———增加了轮胎强度标记术语(见11.2.6); ———增加了预硫化翻新、模型翻新术语(见12.3、12.4); ———对章条编排做了调整。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4223-1:2002《轮胎工业用某些术语定义 第1部分:充气轮胎》制定,与ISO4223-1:200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朝阳浪马轮胎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琼、骆妙卿、李勇、孟婴、陈少梅、王晓光、谢丽波、刘文民、吕剑、孙全喜、尹庆叶、王克先、陆奕、傅广平、牟守勇、徐丽红、李振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6326—1986、GB/T6326—1994、GB/T6326—2005。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一般术语 1 3 轮胎分类 2 4 轮胎部位部件(见图1、图2) 6 5 轮胎胎面花纹(见图3) 9 6 轮辋 10 7 轮胎尺寸(见图4) 11 8 轮胎性能及其测试 13 9 轮胎标志 27 10 轮胎外观缺陷 30 11 轮胎使用 33 12 轮胎翻新与修补 3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轮辋名义直径 40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速度符号与速度能力的对应关系 4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负荷指数与负荷能力的对应关系 42 索引 43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