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现行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1: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标准号:GBZ 2.1-2019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Z 2.1-2019
发布时间:2019-08-27
实施时间:2020-04-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李涛、张敏、闫慧芳、朱晓俊、陈青松等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劳动卫生
ICS分类: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等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卫生要求、检测评价及控制原则。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以及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管理、控制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标准摘要

本标准正文表1~表3中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强制性的,其余及表4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GBZ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第2部分:物理因素。
本部分为GBZ 2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与GBZ 2.1—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 6 项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 300、GBZ/T 192、GBZ/T 295、GBZ/T 224、GBZ/T 225 和 GBZ/T229.2;
——增加 9 个与职业接触相关的概念或定义;删除 5 个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术语;引进峰接触浓度概念并替代超限倍数;
——汇总增加近年来研制、修订的 28 种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调整 8 种化学物质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以及 8 种物质的 CAS 号;
——增加 16 种物质的致敏标识、4 种物质的皮肤标识、14 种物质的致癌标识,调整 7 种物质的致癌标识;
——将一氧化氮接触限值并入二氧化氮的接触限值;
——明确列出制定接触限值时依据的不良健康效应;
——在第 4 章“卫生要求”中增加了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对已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及检测方法标准进行了确认,汇总并列出 28 种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其中,增加近年审定通过的 13 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以及生物材料检测及生物监测质量要求;
——进一步完善了监测检测方法的相关要求;对分别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 PC-TWA 的,明确了优先测定呼吸性粉尘的 TWA 的规定;
——增加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控制原则及要求;
——增加附录 B,给出了新增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等信息;
——对附录 A 正确使用说明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增加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的控制原则及要点、行动水平以及职业接触等级分类及其控制、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原则等,将原标准附录 A《正确使用说明》中的部分内容修订为标准正文。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涛、张敏、闫慧芳、朱晓俊、陈青松、李文捷、徐伯洪、吴维皑、郑玉新、刘洪涛、周志俊、王生、谷京宇、丘创逸、杨磊、刘晓延、杜燮祎、邱兵、丁春光、王恩业、聂武、朱志良。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Z 2—2002;
——GBZ 2.1—2007。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