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 手工法 现行

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Temperature measurment—Manual methods

标准号:GB/T 8927-2008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8927-2008
发布时间:2008-02-13
实施时间:2008-09-01
首发日期:1988-03-24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薄艳红、魏进祥、张安军、胡志敏、陈龙、吴立颖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石油产品综合
ICS分类:容积测量和容积设备
提出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等
归口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手工测量储罐内石油和石油产品温度的方法、步骤和设备。本标准规定优先选用4.1中给出的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测量温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4268:2000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英文版),同时也参照采用了《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 第7章———温度测量》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根据ISO4268:2000重新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8927—19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本标准与GB/T8927—1988相比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照标准由API254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变为ISO426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技术内容包括测温仪器、技术规格、仪器检验、测量方法、测量工况等更详实具体;———将便携式电子温度计作为首选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固定式平均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和管线手工测温不再作为本标准的内容;———补充了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检验固定式温度计的技术内容;———调整了油罐内油品的测温位置及其选择方式;———提高了测温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度,改进了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至0.1℃。

标准摘要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4268:2000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英文版),同时也参照采用了《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 第7章---温度测量》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根据ISO4268:2000重新起草。在附录A 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4268:2000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采用ISO4268:2000时,本标准做了一些技术性修改。本标准与ISO4268:2000的主要差异为:
---在适用范围中,补充了在取样法中应优先使用充溢盒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内容;
---作为引用文件,ISO4266已经分为六个部分,本标准也作出了相应修改。其中的第4 部分用GB/T21451.4代替,其他五个部分尚未制定国家标准,仍引用国际标准;
---将引用标准ISO386:1977、ISO3170:1988 和ISO4512 分别用GB/T514、GB/T4756 和GB/T13894代替,同时增加GB/T19779作为引用标准;
---在特殊安全措施关于苯的条款中增加对于有毒有害的其他液体石化产品,也应采取同样的措施。;
---对于玻璃温度计的准确度和分辨力,本标准直接在正文中明确玻璃温度计的分辨力不低于0.2℃;
---明确温度计应按国家规定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以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国际标准中7.5.4d)中的当指示温度稳定在0.1%达30s时,则平衡建立。改为当指示温度的变化稳定在0.1℃以内达到30s时,则平衡建立。;
---将国际标准7.5.6h)中在计算平均值以前,应在中间液深位置获得附加的温度测量数据。改为否则,应在相邻两点中间的液深位置再依次补测温度,而后再计算平均温度。;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对玻璃温度计露出液柱的修正理由进行了补充说明;
---增加读数与报告作为本标准的第5章,将国际标准各章条有关温度计的读数和平均温度的报告作为本章的内容;
---将表3中的15℃密度改为20℃ 密度,同时去掉所在条款中木背杯盒温度计的木背两字;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对于常温常压下铁路罐车的温度测量,增加了如何选择部分罐车进行温度测量的内容;
---对于常温常压下的油船测量,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增加了船舱底油或残油的测温方法;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增加了附录B 环境温度的测定。
本标准代替GB/T8927-19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
本标准与GB/T8927-1988相比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照标准由API254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变为ISO426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
---技术内容包括测温仪器、技术规格、仪器检验、测量方法、测量工况等更详实具体;
---将便携式电子温度计作为首选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
---固定式平均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和管线手工测温不再作为本标准的内容;
---补充了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检验固定式温度计的技术内容;
---调整了油罐内油品的测温位置及其选择方式;
---提高了测温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度,改进了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至0.1℃。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秦京输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薄艳红、魏进祥、张安军、胡志敏、陈龙、吴立颖。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

标准目录

前言Ⅲ
引言Ⅴ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措施1
3.1 概述1
3.2 测量措施2
3.3 安全措施3
4 设备4
4.1 便携式电子温度计(PET) 4
4.2 液体玻璃温度计7
4.3 油罐取样法测温装置9
4.4 蒸气闭锁取样器及配套温度计11
4.5 固定式单点温度计12
4.6 带刻度盘的双金属驱动温度计14
5 读数与报告14
6 测量方法14
6.1 压力罐中的液体14
6.2 蒸气密闭罐中的液体16
6.3 常压罐中接近环境温度的液体17
6.4 常压裸罐中与环境温度相差超过15℃的液体20
7 固定式油罐温度计的校验方法21
7.1 概述21 ___________
7.2 标准温度计的规格21
7.3 立式圆筒形罐的校验步骤21
7.4 垂向横截面积不一致油罐的检验21
8 固定式单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2
8.1 概述22
8.2 固定式单点温度计的位置22
8.3 温度计的规格22
8.4 测量数据的代表性检验22
8.5 使用固定式单点温度计的方法2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4268:2000章条编号对照2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环境温度的测定28
图1 固定杆管温度计的保护套2
图2 典型的杯盒温度计10
图3 典型的充溢盒温度计11
图4 经蒸气闭锁使用的特殊取样器示例12
图5 典型的角杆温度计13
表1 温度计的建议温度范围7
表2 不同油深下的温度测量位置和最少数目15
表3 杯盒温度计的建议浸没时间18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