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6部分:腹针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Part 16:Abdominal acupuncture
标准号:GB/T 21709.16-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1709.16-2013
发布时间:2013-12-31
实施时间:2014-1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薄智云、符文彬、林超岱、张红林、王丽平、陈秀华、朱晓平、薄聪雁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医学
ICS分类: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提出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北京薄氏腹针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75)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75)
标准简介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腹针及相关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本部分适用于腹针技术操作。
标准摘要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以下22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贴敷;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第12部分:火针; ———第13部分:芒针; ———第14部分:鍉针; ———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腹针; ———第17部分:鼻针; ———第18部分:口唇针; ———第19部分:腕踝针;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第22部分:刮痧。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归口。 本部分由广东省中医院负责起草,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北京薄氏腹针研究院参加起草。 本部分起草人:薄智云、符文彬、林超岱、张红林、王丽平、陈秀华、朱晓平、薄聪雁。 引 言 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针灸腧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量的方法———骨度折量法描述腧穴部位,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确定采用“寸”作为针灸经穴标准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腧穴定位采用这种计量单位。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