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规范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for transferring anhydrous ammonia—Specification
标准号:GB/T 1659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6591-2013
发布时间:2013-07-19
实施时间:2013-1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白鹏、梁西正、王淑丽、李跃旗、胡长对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胶管、胶带、胶布
ICS分类:
71.120.99;83.140.40
起草单位: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归口单位: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40℃~55℃环境温度下输送液态或气态形式的氨所用橡胶软管的技术要求。它不包括管接头的规范,只限于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使用性能。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591—1996《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与GB/T16591—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有更改(见第2章,1996年版第2章); ———增加了术语(见第3章); ———增加了同心度的测定(见6.3); ———修改了软管规格及内径公差(见表2,1996年版的表4); ———提高了内衬层粘合强度和外覆层粘合强度(见表4,1996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内衬层和外覆层所用橡胶胶料的物理性能(见7.1,1996年版的4.1、4.3); ———修改了表2(见第7章,1996年版的第4章); ———删除了表3(1996年版的4.4); ———增加了软管组合件交货试验和年度使用试验要求(见第8章); ———增加了试验频次(见第9章); ———增加了包装和贮存要求(见第11章); ———增加了试验证书(见第12章); ———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修改了软管切割长度公差(见附录A,1996年版的表5)。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5771:2008《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规范》。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ISO37:2005,IDT) ———GB/T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eqvISO188:1998) ———GB/T5563—200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静液压试验方法(ISO1402:1994,IDT) ———GB/T7528—201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术语(ISO8330:2007,IDT) ———GB/T9573—2003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ISO4671:1999,IDT) ———GB/T9575—2003 工业通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内径尺寸及公差和长度公差(ISO1307:1992,IDT) ———GB/T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 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ISO8033:2006,IDT)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第2章引用的ISO7326,因在正文中引用的是ISO7326:2006方法1,应为注日期引用,所以将其修改为注日期引用,并转换为对应的我国标准GB/T24134—2009; ———对表格和附录按出现的顺序进行重新编号。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鹏、梁西正、王淑丽、李跃旗、胡长对。 本标准于199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