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荧光粉 第2部分:牌号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5838.2-2015
发布时间:2015-05-15
实施时间:2016-01-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黄宁歌、张东宏、裴会川、庄卫东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电子技术专用材料
ICS分类:
31-030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彩虹集团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荧光粉牌号的表示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光致发光荧光粉、阴极射线致发光荧光粉、电致发光荧光粉、放射线致发光荧光粉及其他方式致发光荧光粉。
标准摘要
GB/T5838《荧光粉》系列国家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术语; ———第2部分:牌号; ———第3部分:性能试验方法; ———第4-1部分:黑白显示管用荧光粉; ———第4-2部分:指示管用荧光粉; ———第4-3部分:示波管和显示管用荧光粉; ———第4-4部分:彩色显像管用荧光粉; ———第4-5部分:彩色显示管用荧光粉。 本部分是 GB/T583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T4073—1996《荧光粉牌号》。 本部分与 GB/T4073—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荧光粉的牌号表示方法(见第4章,1996年版的第3章); ———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增加了红外I和紫外 U 两种(见表8); ———按新的组成方法对附录 A 的所有牌号进行了修改(见表 A.1~表 A.5); ———将原标准的牌号举例修改为按荧光粉的类别进行举例(见第5章,1996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三基色灯用光致发光荧光粉(见表 A.2中的 G34-R1、G34-G1、G34-B1、G34-B2); ———增加了冷阴极荧光灯用光致发光荧光粉(见表 A.2中的 G35-R1、G35-R2、G35-G1、G35-B1); ———增加了发光二极管用光致发光荧光粉(见表 A.2中的 G36-YG1、G36-YG2、G36-YG3、G36-Y1、G36-Y2、G36-YG4、G36-YG5、G36-YG6、G36-YG7、G36-Y3、G36-Y4、G36-Y5、G36-R1); ———增加了等离子显示用光致发光荧光粉(见表 A.2中的 G37-B1、G37-G1、G37-G2、G37-R1); ———增加了红外激光二极管探测、防伪油墨用光致发光荧光粉(见表 A.2的 G38-G1); ———增加了光学标记阅读机用光致发光荧光粉(见表 A.2中的 G39-I1); ———删除了附录 A 表 A.1~表 A.2中的国外相类似的牌号栏(见1996年版的表 A1~表 A2); ———增加了国内牌号与国外相类似牌号对比表(见附录 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彩虹集团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宁歌、张东宏、裴会川、庄卫东。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073—1983、GB/T4073—1996。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