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声系统设备 第3部分: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

Sound system equipment—Part 3: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audio amplifiers
标准号:GB/T 12060.3-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2060.3-2011
发布时间:2011-10-31
实施时间:2012-02-01
首发日期:1988-04-08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沈勇、张志强、杨军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印象、电声设备
ICS分类:放大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2)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2)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放大器规范中应给出的特性,以及其相应的测量方法。本部分适用于组成专业或家用声系统的模拟放大器以及模拟/数字放大器中的模拟部分。一般地说,所给出的测量方法是与定义有最直接关系的,但并不排除采用能得到等效结果的其他方法。本 部分规定的额定条件和标准测量条件,下文中即作为规范和测量的条件。
标准摘要
GB/T12060《声系统设备》分为以下各部分: ———第1部分:概述; ———第2部分: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第3部分: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 ———第4部分:传声器测量方法; ———第5部分: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第6部分:辅助无源元件; ———第7部分:头戴耳机测量方法; ———第8部分:自动增益控制器件; ———第9部分:人工混响、时间延迟和频移装置测量方法; ———第10部分:峰值节目电平表; ———第11部分: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第12部分:广播及类似声系统用连接器的应用; ———第13部分:扬声器听音试验; ———第14部分:圆形和椭圆形扬声器,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 ———第16部分:由语言传输指数(STI)对语言可懂度的客观等级评估; ———第17部分:标准音量表; ———第18部分:峰值节目电平表-数字音频峰值电平表。 本部分为GB/T1206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采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0268-3:2000《声系统设备 第3部分:放大器》(英文版)。 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b)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 图2b)中“过载恢复时间=t1-t2”改为“过载恢复时间=t3-t2”。 本部分是对GB/T9001—1988《声系统设备 第3部分:放大器》的修订。 本部分与GB/T9001—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增加3.1.2h); b) 删除GB/T9001—1988中3.2.4“电源的影响”; c) 删除GB/T9001—1988中第5章“额定源阻抗”; d) 删除GB/T9001—1988中第8章“特殊的操作说明”; e) 改变GB/T9001—1988中16.4.2“测量方法”的内容; f) 增加14.5.2.2.3“用电桥测量输入阻抗”; g) 增加14.5.2.2.4“使用源电阻的两个阻值测量输入阻抗”; h) 增加GB/T9001—1988中18.1“额定负载阻抗”中的表格内容; i) 改变GB/T9001—1988中19.2.1“特性解释”的内容; j) 增加14.8“保护电路特性”和14.9“额定(失真限制)输出电压或功率的持续时间”; k) 增加GB/T9001—1988中22.4.1“特性解释”的内容; l) 增加14.12.7.2f); m) 增加14.12.8.2j)和k); n) 增加14.12.11“计权总谐波失真”; o) 重新规定GB/T9001—1988中第25章“平衡”的内容; p) 删除GB/T9001—1988中第26章“外界影响”和第27章“杂散磁场”; q) 删除GB/T9001—1988中第31章“规定特性的分类”,将分类原则应用到有关条款中; r) 本部分的章、条编号与IEC60268-3:2000《声系统设备 第3部分:放大器》(英文版)保持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9001—1988《声系统设备 第3部分:放大器》。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勇、张志强、杨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9001—1988。 |
标准目录
前言 Ⅴ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条件 1 3.1 额定条件和标准测量条件 1 3.1.1 引言 1 3.1.2 额定条件 2 3.1.3 标准测量条件 2 3.2 其他条件 2 4 工作类别 2 5 可互换部件 3 6 自动控制器 3 7 电源 3 8 音量控制器的位置 3 9 测量的预备状态 3 10 系列的测量 4 11 可变功耗设备 4 12 标志 4 13 工作环境 4 14 特性解释及相应的测量方法 4 14.1 电源的基本特性 4 14.1.1 特性解释 4 14.1.2 测量方法 5 14.2 (长期)电源电压变化的容差 5 14.2.1 特性解释 5 14.2.2 测量方法 5 14.3 电源频率变化的容差 6 14.3.1 特性解释 6 14.3.2 测量方法 6 14.4 电源谐波和纹波的容差 6 14.4.1 特性解释 6 14.4.2 测量方法 7 14.5 输入特性 7 14.5.1 额定源阻抗,特性解释 7 14.5.2 输入阻抗7 Ⅰ 14.5.3 额定源电动势,特性解释 8 14.5.4 对应于额定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的最小源电动势 8 14.6 输出特性 9 14.6.1 额定负载阻抗,特性解释 9 14.6.2 输出源阻抗 9 14.6.3 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和功率 10 14.6.4 调整率 11 14.6.5 过载恢复时间 11 14.7 限幅特性 11 14.7.1 过载源电动势 11 14.7.2 短期最大输出电压和功率 12 14.7.3 长期最大输出电压和功率 12 14.7.4 温度限制的输出功率 13 14.8 保护电路特性 13 14.8.1 概述 13 14.8.2 对存在隐患的电压电流输出组合的保护 14 14.8.3 直流偏移保护电路特性 15 14.9 额定(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或功率的持续时间 16 14.9.1 概述 16 14.9.2 特性解释 16 14.9.3 测量方法 17 14.10 增益 17 14.10.1 电压增益和电动势增益 17 14.10.2 最大电动势增益 17 14.10.3 音量控制器的衰减特性 17 14.10.4 多通道设备中平衡控制器的衰减特性 18 14.11 响应 18 14.11.1 增益-频率响应 18 14.11.2 增益限制的有效频率范围 19 14.11.3 失真限制的有效频率范围 19 14.11.4 相位-频率响应 19 14.12 幅度非线性 20 14.12.1 概述 20 14.12.2 额定总谐波失真 20 14.12.3 标准测量条件下的总谐波失真莀_udpa__ 20 14.12.4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