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and mobile service and fixed service—Part 2: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errestrial fixed service in 100 MHz~1 000 MHz
标准号:GB/T 14617.2-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4617.2-2012
发布时间:2012-12-31
实施时间:2013-06-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樊永军、刘天伦、徐红梅、赵宏锋、许彤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通信设备综合
ICS分类: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
标准简介
GB/T14617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在100MHz~1000MHz固定业务有关的传播特性,包括视距传播、超视距传播、干扰分析和林区传播计算等。本部分适用于100MHz~1000MHz内的中小容量的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标准摘要
GB/T14617《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陆地移动业务传播特性; ———第2部分:100MHz~1000MHz固定业务传播特性; ———第3部分: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传播特性。 本部分为GB/T14617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4617.2—1993《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第二部分:100~1000MHz固定业务传播特性》。本部分与GB/T14617.2—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1 范围”(见第1章,1993年版的第1章); ———修改“2 引用标准”为“2 规范性引用文件”,并修改相应文字描述和增加本标准中需引用的标准名称(见第2章,1993年版的第2章); ———修改“3 定义”为“3 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1993年版的第3章); ———修改4.2中h1,h2 的定义(见4.2,1993年版的4.2); ———修改4.3式(13),式(15)~式(23),以及图2,图3,并修改了相应的文字描述(见4.3,1993年版的4.3); ———修改5.2.4式(25)~式(33),并修改了相应的文字描述[见5.2.4,1993年版的5.2.1.1.3式(26)~式(35)]; ———增加5.3.1中d,f 的定义(见5.2.4,1993年版的5.2.1.2.1); ———增加7.3.3中d,f 的定义(见7.3.3,1993年版的7.3.3); ———增加用于本部分编写时参考的3个ITU-R标准作为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樊永军、刘天伦、徐红梅、赵宏锋、许彤。 本部分于199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首次修订。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视距传播 2 4.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2 4.2 地面引起的干涉衰减 2 4.3 绕射损耗的计算 3 4.4 衰落概率的预测 6 4.5 视距干扰传输损耗的预测 6 5 超视距传播 6 5.1 传播机制与路径分类 6 5.2 绕射传播 7 5.3 对流层散射传播 8 5.4 长路径的传输损耗 10 6 林区传播 11 7 超视距干扰 12 7.1 干扰路径分析 12 7.2 干扰信号电平 13 7.3 不同传播机制下的干扰路径传输损耗 13 7.4 不同干扰路径上的传输损耗 14 参考文献 16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