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Self-contained positive pressure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for fire-fighting
标准号:GA 124-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A 124-2013
发布时间:2013-07-26
实施时间:2013-09-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凌新亮、毕赢、沈坚敏、黄辉、杨晓华、杜希、张守政、姚海锋、刘瑞民、李新年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消防救生、辅助工具
ICS分类:灭火
提出单位:公安部消防局
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员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12)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管部门: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员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12)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的型号、系列、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准摘要
本标准的5.2~5.24、第7章、8.1、8.2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124—200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与GA124—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型号的编制、系列的划分(见第4章,2004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总则(见5.1); ———修改了结构要求(见5.2,2004年版的5.1); ———增加了背具、气瓶防护套的阻燃性能要求(见5.3.1.1); ———增加了抗热老化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3.2、6.4); ———增加了耐辐射热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9、6.10); ———修改了气动警报器的性能要求(见5.11.1.1,2004年版的5.9.1); ———增加了电子警报器的性能要求(见5.11.2); ———修改了全面罩的性能要求(见5.12,2004年版的5.10); ———修改了指针式压力表的性能要求(见5.16.1,2004年版的5.14); ———增加了电子压力表的性能要求(见5.16.2); ———增加了压力平视显示装置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17、6.17); ———增加了连接强度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18、6.18); ———增加了非金属高压部件强度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19.2、6.19.2); ———修改了中压导气管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20、6.20,2004年版的5.16、6.15); ———增加了快插接头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21、6.21); ———修改了气瓶的要求(见5.22,2004年版的5.17); ———修改了气瓶瓶阀输出端尺寸的要求(见5.23.3,2004年版的5.18.4); ———修改了实用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24、6.24,2004年版的5.19、6.18); ———修改了耐高温性能试验方法(见6.8,2004年版的6.6);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4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标志的要求(见8.1,2004年版的8.1); ———增加了快速充气装置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环境空气旁通装置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附录B); ———增加了远距离通话装置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附录C)。 本标准参考了EN137:2006《呼吸保护装置 带全面罩的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要求、试验和标志》(英文版)及NFPA1981:2007《消防和应急用开路自给式呼吸器(SCBA)》。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员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新亮、毕赢、沈坚敏、黄辉、杨晓华、杜希、张守政、姚海锋、刘瑞民、李新年。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124—1996; ———GA124—2004。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型号、系列 2 4.1 型号 2 4.2 系列 2 5 技术要求 2 5.1 总则 2 5.2 结构要求 2 5.3 材料要求 3 5.4 佩戴质量 3 5.5 整机气密性能 3 5.6 动态呼吸阻力 3 5.7 耐高温性能 3 5.8 耐低温性能 4 5.9 耐辐射热性能 4 5.10 静态压力 4 5.11 警报器性能 4 5.12 全面罩性能 4 5.13 减压器性能 4 5.14 安全阀性能 5 5.15 供气阀性能 5 5.16 压力表 5 5.17 压力平视显示装置 5 5.18 连接强度 6 5.19 高压部件强度 6 5.20 中压导气管 6 5.21 快插接头 6 5.22 气瓶 7 5.23 气瓶瓶阀 7 5.24 实用性能 8 6 试验方法 8 6.1 总则 8 6.2 目视检查 8 6.3 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8 6.4 抗热老化性能试验 9 6.5 佩戴质量测定 9 6.6 整机气密性能试验 9 6.7 动态呼吸阻力测定 10 6.8 耐高温性能试验 10 6.9 耐低温性能试验 10 6.10 耐辐射热性能试验 10 6.11 静态压力测定 11 6.12 警报器性能试验 11 6.13 全面罩性能试验 11 6.14 减压器性能试验 11 6.15 安全阀性能试验 11 6.16 压力表性能试验 12 6.17 压力平视显示装置性能试验 12 6.18 连接强度试验 12 6.19 高压部件强度试验 12 6.20 中压导气管试验 13 6.21 快插接头试验 13 6.22 气瓶试验 14 6.23 气瓶瓶阀试验 14 6.24 实用性能试验 14 7 检验规则 15 7.1 出厂检验 15 7.2 型式检验 15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7 8.1 标志 17 8.2 包装 17 8.3 运输 17 8.4 贮存 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快速充气装置 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气旁通装置 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远距离通话装置 21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