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 第3部分:模态特定性测试 现行

Information technology—Biometric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reporting—Part 3:Modality-specific testing

标准号:GB/T 29268.3-2012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9268.3-2012
发布时间:2012-12-31
实施时间:2013-06-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袁理、冯敬、霍红文、耿力、王欣、刘爽、金倩、乔申杰、王里晴、郑小媛、刘文莉。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ICS分类: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提出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标准简介

GB/T29268的本部分规定了描述表现模态间特定差异的通用方法。本部分的目的则是针对具体的生物特征模态,提出并定义各种方法,以实现特定的技术性能测试。本部分适用于与模态相关的特定方法。规定了在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中,需要充分考虑如指纹、人脸、虹膜等各种模态间的特性差异。

标准摘要

GB/T29268《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分为下列7个部分:
———第1部分:原则与框架;
———第2部分:技术与场景评价的测试方法;
———第3部分:模态特定性测试;
———第4部分:互操作性性能测试;
———第5部分:生物特征识别门禁系统的场景评价;
———第6部分: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法;
———第7部分:卡上生物特征识别比对算法测试。
本部分为GB/T2926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TR19795-3:2007《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 第3部分:模态特定性测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袁理、冯敬、霍红文、耿力、王欣、刘爽、金倩、乔申杰、王里晴、郑小媛、刘文莉。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1
5 模态特定性测试设计 2
5.1 开发流程 2
5.2 可能影响性能的模态特定性因素(步骤1) 2
5.3 针对测试对象的模态特定性方案(步骤2) 3
5.4 与数据收集相关的模态特定性方案(步骤3) 4
5.5 假冒者事务的模态特定性方案(步骤4) 5
5.6 模态特定性报告方案(步骤5) 7
6 模态特定性影响因子评价 8
6.1 鲁棒性测试 8
6.2 示例:人脸 9
6.3 其他示例:指纹、虹膜、静脉及语音 11
7 新模态的测试设计原则 17
参考文献 18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