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tered metal materials,excluding hardmetals—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hardness and mincrohardness
标准号:GB/T 9097-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9097-2016
发布时间:2016-02-24
实施时间:2016-06-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印红羽、亓加钟、郝志红、余培良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
ICS分类:粉末冶金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归口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范了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的硬度测定方法。方法1 用于测定整个材料的表观硬度。方法1———适用于未经过热处理,或进行热处理后的烧结金属材料,其表面以下至少5mm 层深具有基本均匀硬度;———适用于经处理后,表面以下5mm 范围硬度不均匀的烧结金属材料表面;———适用于通过渗碳、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或硫化处理等方式获得硬度的材料;———适用于感应淬火的材料。方法2 用于测定金属相的显微硬度。方法2———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烧结金属材料;———特别适用于测定表面淬火或碳氮共渗材料的硬度分布曲线,与ISO4507所述方法一致;———也适用于进行过电镀、化学涂层、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激光、离子轰击等表面处理的烧结金属材料。方法2适用于测定处理后表面的显微硬度。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9097.1—2002《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表观硬度的测定 第1部分:截面硬度基本均匀的材料》。 本标准与 GB/T9097.1—2002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增加了引言; ———修改了范围中规定的内容(见1.1,2002年版第1章); ———增加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1.2,2002年版第1章); ———增加了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金属相显微硬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此方法的适用范围、所需仪器、取样和试样的制备、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的表示、测试数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检测报告内容)(见1.3、第3章、4.3、4.4、4.5、5.2、6.2、第7章、第8章、附录 A、附录 B)。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4498:2010《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表观硬度和显微硬度的测定》。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30.1—2009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ISO6508-1:2005,MOD) ———GB/T231.1—2009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ISO6506-1:2005,MOD) ———GB/T4340.1—2009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7-1:2005,MOD) ———GB/T9095—2008 烧结铁基材料渗碳或碳氮共渗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及其验证(ISO4507:2000,IDT)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印红羽、亓加钟、郝志红、余培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097.1—1988、GB/T9097.1—2002。 |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仪器 1 4 取样和试样的制备 2 5 测试过程 2 6 测试结果的表示 4 7 重复性和再现性 5 8 检测报告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显微硬度值的试验条件和试验负荷以及符号及名称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重复性和再现性 8 参考文献 11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