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应用统计 现行

Statistics—Vocabulary and symbols—Part 2:Applied statistics

标准号:GB/T 3358.2-2009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358.2-2009
发布时间:2009-10-15
实施时间:2010-02-01
首发日期:1982-12-3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冯士雍、陈敏、丁文兴、汪仁官、张玉柱、于振凡、孙静、濮晓龙、张勇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数学
ICS分类:统计方法的应用
提出单位: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家统计局
归口单位: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3358的本部分定义了应用统计术语,并用与ISO 术语规范实践相一致的概念进行表述。术语条目按主题进行排列。本部分规定了术语的标准符号和缩略语,同时还提供了中英文索引。

标准摘要

GB/T3358《统计学词汇及符号》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
---第2部分:应用统计
---第3部分:实验设计
本部分为GB/T3358的第2部分,等同采用ISO35342:2006《统计学 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应用统计》。与ISO35342:2006相比,订正了原文的错误,修正了原文中概念表述不够准确的部分,主要变化如下:
---将1.2.20成对样本(duplicatesample)的定义改为通过相同的抽样方法或样本缩分方法,同时分别获得的两个样本或子样本中的每一个,并增加一个注;
---将1.3.11多阶整群抽样(multistagesampling)的定义改为最后一阶抽样采用整群抽样的多阶抽样;
---将1.3.12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的定义改为将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或一组初始单元,然后按照一定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元的抽样;
---将2.3.8犮图(犮chart)的定义改为用一定量样本中特定类型的不合格数,评估和监察过程水平的计数控制图,并修改了注;
---将2.3.9狌图(狌chartcontrolchar)的定义改为用样本中特定类型的不合格的平均数,评估和监察过程水平的计数控制图,并修改了注;
---在2.5.6总不合格率(totalfractionnonconforming)的注中增加了由此相关的术语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百分数、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及对应的定义;
---改正了2.5.7~2.5.9中关于区间表示的错误;
---增加了1.3.5与1.3.8的注;修改了1.3.10的注1;删去了1.2.31 原文中的注;
---删去了图B.23中接收/不接收概率为0.5的条目。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去了ISO 前言;
---增加了1.2.17的注2:样本既可指构成抽样单元的具体物品、散料、服务……,也可指这些抽样单元(或单位产品/个体)的某个特性值。在限定前一种含义时,样本中的每个抽样单元(或单位产品/个体)也称为样品;
---为简练起见,在少数术语中,使用中括号表示其中可省略部分。例如:4.2中关于验收抽样的术语,其中验收一词中许多都加了中括号,表示验收一词可省略。
本部分代替GB/T3358.2-1993《统计学术语 第二部分 统计质量控制术语》。与GB/T3358.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名称改为《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应用统计》;
---对术语条目作了较大的调整:将GB/T3358.1-1993中第4章观测和测试结果的一般术语及第5章抽样方法的一般术语中的内容移至GB/T3358的本部分;将散料抽样的条目专设一章;
---增加了大量的示例及注释;
---增加了定义标准中的术语所使用的方法及术语概念图(附录B)。
本部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家统计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士雍、陈敏、丁文兴、汪仁官、张玉柱、于振凡、孙静、濮晓龙、张勇。
本部分于199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标准目录

前言Ⅲ
范围1
1 数据产生与收集1
1.1 特性参照值体系1
1.2 数据来源2
1.3 抽样类型6
2 统计过程管理8
2.1 有关过程的基本概念8
2.2 有关变异的概念9
2.3 控制图11
2.4 控制图构成14
2.5 有关过程性能和过程能力的基本术语15
2.6 过程性能<测量数据>18
2.7 过程能力<测量数据>19
3 规范、值与测试结果21
3.1 有关规范的概念21
3.2 特性与量的确定23
3.3 测试与测量方法的相关特性24
3.4 测试与测量结果的特性26
3.5 检出能力27
4 检验与验收抽样28
4.1 检验类型28
4.2 验收抽样检验的类型30
4.3 验收抽样检验系统31
4.4 接收准则32
4.5 操作特性曲线(OC 曲线)类型34
4.6 有关操作特性的术语34
4.7 检出质量与平均检验量36
5 散料抽样37
5.1 有关散料的概念37
5.2 有关散料抽样的术语38
5.3 散料样本制备39
5.4 有关程序的术语4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符号与缩略语4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定义标准中的术语所使用的方法44
参考文献60
索引62
汉语拼音索引62
英文对应词索引67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