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机械振动与冲击 人体暴露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 现行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Human exposure—Biodynamic coordinate systems

标准号:GB/T 30575-2014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0575-2014
发布时间:2014-05-06
实施时间:2014-1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肖建民、郑凡颖、高利、邵斌、张绍栋、张春彗、王永胜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人类工效学
ICS分类:振动和冲击(与人有关的)
提出单位: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
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生物动力学测量,相关标准起草参考以及人体暴露于机械振动与冲击精确描述的解剖学坐标系和基本中心坐标系。本标准中规定的局部解剖学坐标系适用于头部、颈根(头和颈系统的驱动点)、骨盆和手。对于其他骨胳局部的相应解剖学坐标系的建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原则。本标准规定的生物动力学坐标系适用于影响人体的直线和旋转振动与冲击的描述及测量参考系统。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0.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8727:1997《机械振动与冲击 人体暴露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4777—1993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neqISO1503:1977)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民、郑凡颖、高利、邵斌、张绍栋、张春彗、王永胜。
引 言
在生物动力学及人体振动工程应用的许多场合,应根据特定的正交坐标系确定机械输入或响应(力或运动)的原点、幅值和方向。生物动力学坐标系要求在人体内或与解剖学坐标系可能相关的外部参考结构内确定的原点。应用包括人体暴露于振动与冲击的评价,生物动力学仪器系统的功能位置和方向的精确定义,输入到人体及其部位或局部的力和运动的生物动力学模型,以及生物动力学数据的学科间或专业间的比较。
为了对不同个体之间(或同一个体的重复测量之间),人和人体模型之间或者测量数据与标准规定的人体或其局部允许机械输入限值之间进行数据比较,有必要采用原点在已识别的、稳固的且由放射照相或立体定向方法能确定的(因此是骨胳的)解剖学标志处,并由此定向的解剖学坐标系。本标准体现这样的基本原理:其特别反对使用不精确定义的原点在心脏或其他柔软和运动的结构中的坐标系。解剖学坐标系的精确定义对生物动力学很重要,因为所有生物动力学测量最终应与人体的骨胳解剖学相关。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 1
3.1 方向 2
3.2 全身生物动力学坐标系 2
3.2.1 全身解剖学坐标系 2
3.2.2 全身基本中心坐标系 2
3.3 局部解剖学坐标系 3
3.3.1 解剖学坐标系:头 3
3.3.2 解剖学坐标系:颈根 3
3.3.3 解剖学坐标系:上躯干 3
3.3.4 解剖学坐标系:骨盆 3
3.4 手的生物动力学坐标系 3
3.4.1 解剖学坐标系:手 3
3.4.2 手传递力或运动的基本中心坐标系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物动力学坐标系图示说明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手的参考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动力学坐标系的解释性说明 10
参考文献 11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