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 特种用途汽轮机 现行

Petroleum,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steam turbines—Special-purpose applications

标准号:GB/T 28574-2012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8574-2012
发布时间:2012-06-29
实施时间:2012-11-01
首发日期:2012-06-29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宋思远、毛汉忠、廖小林、魏剑鹏、张琦、叶奋、刘晨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
ICS分类:燃气和蒸汽轮机、蒸汽机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2)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2)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用途汽轮机设计、材料、安装、检验、试验和装运准备方面的要求。本标准还涉及到润滑油系统、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本标准适用于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特种用途汽轮机。本标准不适用于石油、石化和天然气一般用途汽轮机,此类汽轮机适用GB/T28573。

标准摘要

GB/T28574《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 特种用途汽轮机》和GB/T28573《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 一般用途汽轮机》共同构成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汽轮机产品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437:2003《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 特种用途汽轮机》。
本标准与ISO10437:2003相比,在结构上增加了三个资料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
本标准与ISO10437:2003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适当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我国文件与国际文件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见附录A。具体调整如下:
● 用GB3836(所有部分)代替IEC60079(所有部分);
● 用GB/T4772(所有部分)代替IEC60072(所有部分);
● 用GB/T7306(所有部分)代替ISO7-1;
● 用GB/T8117(所有部分)代替IEC60953(所有部分);
● 用GB/T17241(所有部分)代替ISO7005-2。
———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10437:2003(E)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除规范性引用文件外的涉及技术性差异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C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将ISO10437:2003(E)的附录C中的术语和定义C.2.1放在本标准的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SO10437:2003(E)的前言和引言,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修改了“2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并直接引用了与ISO10437:2003中引用的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注释性的脚注;
———修正了原文错误(见脚注2、脚注4、脚注5);
———删除标准中的“美国惯用单位”数据、公式及表格;
———所有英制单位均转化为公制单位;
———依据ISO10437:2003附录A“除非另外注明,所有压力均为表压”的说法,删除表1中表示表压的(g);
———根据排版需要,图2放到9.2.6之后、9.2.7之前;
———根据GB/T1.1—2009的规定,对原附录顺序进行重新编排。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思远、毛汉忠、廖小林、魏剑鹏、张琦、叶奋、刘晨。

标准目录

前言 Ⅴ
引言 Ⅵ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尺寸 7
5 法律要求 7
6 主机设计 7
6.1 总则 7
6.2 铭牌和转向箭头 9
7 汽缸 10
7.1 承压缸体 10
7.2 汽缸接口 11
7.3 内部静止部件 12
7.4 外力和外力矩 12
8 转动部件 13
8.1 总则 13
8.2 主轴 13
8.3 叶片 13
8.4 转速传感元件 14
9 转子动力学 14
9.1 总则 14
9.2 横向振动分析 14
9.3 转子不平衡响应验证试验 19
9.4 附加试验 20
9.5 扭转振动分析 20
9.6 振动和平衡 21
10 轴承、轴承座及轴密封 22
10.1 径向轴承 22
10.2 推力轴承及推力盘 22
10.3 轴承座 23
10.4 接地 23
10.5 轴密封 23
11 材料 24
11.1 总则 24
11.2 铸件 25
11.3 焊接 25
12 控制器和测量装置 26
12.1 总则 26
12.2 调节系统 26
12.3 超速停机系统 28
12.4 其他报警和停机系统 30
12.5 仪表板和控制板 31
12.6 显示仪器 32
13 电气系统 32
14 管道及附件 32
14.1 总则 32
14.2 油管道 33
14.3 仪表管道 33
15 辅助装置 33
15.1 联轴器和护罩 33
15.2 齿轮装置 33
15.3 安装底板 33
15.4 减压阀 35
15.5 润滑和控制油系统 35
15.6 汽封真空系统 36
15.7 隔热层及外罩 36
15.8 盘车装置 36
15.9 专用工具 37
16 检验、试验和装运准备 37
16.1 总则 37
16.2 检验 37
16.3 试验 39
16.4 装运准备 42
17 供方资料 43
17.1 总则 43
17.2 报价书 44
17.3 合同资料 4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我国文件与国际文件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4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10437:2003(E)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4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10437:2003(E)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5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术语 5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典型数据表 54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确定剩余不平衡量的步骤 65
F.1 范围 65
F.2 最大允许剩余不平衡量 65
F.3 剩余不平衡量检查 65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汽封和漏气系统 71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报警和停机系统 73
H.1 布置1 73
H.2 布置2 73
H.3 布置3 73
附录I(规范性附录) 联轴器护罩 74
I.1 引言 74
I.2 所有护罩的一般要求 74
I.3 连续润滑联轴器护罩 74
I.4 挠性膜片联轴器护罩 74
附录J(资料性附录) 基础图 76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检验员用检验清单 80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典型的部件检验 82
附录M (资料性附录) 供方图样和资料要求 83
M.1 供方图样和资料要求例表 83
M.2 说明 86
参考文献 92
图1 无阻尼临界转速图 16
图2 典型振型图 17
图3 转子响应曲线 18
图4 汽轮机升速曲线 27
图D.1 典型冲动式汽轮机术语 52
图D.2 典型反动式汽轮机术语 53
图F.1 剩余不平衡量作业表 67
图F.2 剩余不平衡量计算示例 69
图G.1 凝汽式汽轮机的典型汽封和漏汽系统图 71
图G.2 背压式汽轮机的典型汽封和漏汽系统图 72
图J.1 典型的安装底板布置图(带辅助底板的底板) 76
图J.2 典型的安装底板布置图(带辅助底板的底盘) 77
图J.3 典型的安装底板布置图(不带辅助底板的底盘) 78
图J.4 典型的安装底板布置图(不带辅助底板的底板) 79
表1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指标和规范 9
表2 铸件系数 10
表3 焊接要求 26
表4 材料检验标准 38
表A.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我国文件与国际文件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47
表B.1 本标准与ISO10437:2003(E)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49
表C.1 本标准与ISO10437:2003(E)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50
表K.1 检验员用检验清单 80
表L.1 部件检验 82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