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当前位置:首页>标准动态
国内标准动态

山东发布标准1225项重点关注13大类蔬菜

  • 发表时间:2018/08/31
  •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讯(记者朱文达)8月15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首个关于蔬菜体系建设的《蔬菜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蔬菜体系》)地方。《蔬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蔬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为山东省蔬菜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和行动指南。会上,山东省质监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对《蔬菜体系》地方做了解读。
  据介绍,《蔬菜体系》地方的研制工作,自2017年9月启动到发布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工作组多次深入蔬菜主产县(市、区)和企业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农业、林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农业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植企业、广大农户的意见,邀请农业农村部、国家委、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化研究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蔬菜领域的专家对进行技术评审,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现在正式发布的文本。
  郭大雷解读该时表示,提出的“目标明确、科学全面”原则和“层次恰当、逻辑合理”原则,是构建蔬菜体系的总体要求,蕴含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工作理念。蔬菜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蔬菜的制定,围绕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开展,做到之间相互协调配套,注重发挥综合体的作用,防止交叉重复、层次不清。蔬菜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蔬菜产业发展需要来谋划和推进,每一项的制定都围绕蔬菜产业大发展,服务于蔬菜质量品牌的提升,防止借之名行非之事,以确保制定后能得到有效实施,产生积极效益。
  据了解,按照蔬菜类别和产业链条两个维度,《蔬菜体系》地方提出了构建蔬菜体系的技术路线。该增加了蔬菜类别维度,将山东省蔬菜总结概括为白菜、绿叶菜、葱蒜、茄果等13个大类,在蔬菜类别维度下构建产业链子体系。山东省蔬菜体系的构建,重点围绕该13大类蔬菜开展,在科学界定蔬菜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类蔬菜再按照产业链维度进行规划,最终形成“树林”式体系构架。《蔬菜体系》地方立足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提出构建蔬菜体系的主要任务。从全产业链的维度看,山东蔬菜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构建生产、产品、加工、流通、质量追溯、管理服务等6个子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覆盖。
  《蔬菜体系》地方系统地梳理了“一图两表”,提出构建蔬菜体系的主攻方向。“一图”是蔬菜体系框架图,以图表的形式勾画出明确清晰的体系层级,有利于制定者准确定位具体所在的领域和层级,并根据这一领域的体系建设要求开展制定工作。“两表”是蔬菜主要基础通用明细表和山东省主要蔬菜的相关明细表。两个表共梳理蔬菜相关1225项,其中现有国际4项,国家213项,行业488项,地方319项,待制定的201项。待制定主要涉及蔬菜种子质量及育苗技术、种植或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产品质量及流通等环节,这为下一步制定蔬菜明确了主攻方向。
  郭大雷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蔬菜体系》地方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新型山东蔬菜体系建设的全面启动。下一步,山东省质监局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国家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蔬菜体系》提出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山东蔬菜体系建设,努力制定更多的蔬菜国家,强化蔬菜的推广应用,着力以先进引领山东蔬菜质量品牌高端化,塑造高、品质优、效益好、竞争强的山东蔬菜品牌形象,打造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