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当前位置:首页>标准动态
国内标准动态

鲁菜标准制定,坚持三低特点为依据

  • 发表时间:2014/06/27
  • 来源:浙江质量网

    烟台福山新申报的20道鲁菜昨日再获专家评审组认可。至此,福山发起制定的鲁菜已经达到了33道,占据了全省的大半江山。此次鲁菜的制定,坚持了低盐、低糖、低脂的特点,为鲁菜的发展提供新的依据。
    “烧蛎黄”OR“炸蛎黄”引专家热议
    昨天一大早,由福山区副区长孙韶波带队的鲁菜送审组来到了济南,将新起草的20道鲁菜送到了评审组的手中。上午9点,评审组开始就每道菜品的开始一一审核,审核现场众多专家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从做法来看,这个‘烧蛎黄’改为‘炸蛎黄’是不是更合适?虽然是一字之差,但还是有差别的,我们要做的是全省的鲁菜,需要一个通用名称,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道菜。”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评委贾富源开门见山地说道。随后,专家们就这一个字展开了讨论,最终,专家组认为这道菜应该用“烧蛎黄”名称,这样更能体现菜品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其实,昨天现场类似的激烈讨论比比皆是,也正是因此,此次通过20道鲁菜的才显得更加有分量。
    “三低”成新亮点
    此次送审的20道鲁菜中,低盐、低糖、低脂成为了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这是因为起草的过程中坚持了健康、营养以及美味的基本要求。起草人之一刘雪峰告诉记者,市民日常吃的菜品当中含有的盐量为3-5克,此次送审的20道鲁菜的平均含盐量仅为2克左右,大大降低。以糟熘虾仁为例,以往制作时需要4克的食盐,新的则仅需要2克。据了解,山东每天人均食盐量在13克左右,这远远高于健康推荐的5克,所以新的鲁菜当中,必然要让菜品更加低盐,更加健康。
    “福山造”鲁菜占大半壁江山
    目前,全省已经发布了33道鲁菜,其中福山制定的就有13道,再加上刚刚通过专家组审议的20道,其总数达到了33道,占据全省大半江山。
    省质监局化处处长郭大雷告诉记者,鲁菜的制定对于餐饮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给鲁菜定下了基调,而且也保证了菜品原料的品质。对于福山来说,鲁菜制定的意义更是难以言说。“作为鲁菜之乡,制定鲁菜,将鲁菜作为文化载体,也是福山打造文化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鲁菜规范餐饮行业,进而带动服务业发展,对于福山发展来说显然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这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福山区副区长孙韶波说道。
    审定菜品的20道鲁菜分别为:烧蛎黄、炸烹大虾、油爆乌鱼花、蟹黄鱼肚、肉桂大蹄、扒鱼腹、炒浮油鸡片、熘鱼片、酥白肉、扒奶油鲜贝脯、温拌海肠、烩乌鱼蛋、糖醋排骨、爆鱼丁、红烧海螺、苜蓿蛏子、糟熘虾仁、锅烧鸭子、温拌海螺、清炒虾仁。
    专家观点
    化让鲁菜传承更加精确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菜传承人张吉顺表示,鲁菜传承至今,可谓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言传身教。不过,这传承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导致很多传统的经典鲁菜的制作方式已经失传。
    他认为,这次鲁菜化的制定,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些问题与不足。20道鲁菜的制作原料与制作方法非常明确,原料精确到克。有了量化的,未来的鲁菜传承过程中显然更加的精确,更加顺利。
    化有利于鲁菜规模产业化
    山东省首席技师、中国烹饪大师刘雪峰表示,餐饮未来的规模化、产业化是重要趋势,鲁菜的制定就是个前提条件。各个菜品有了化的制作流程,餐饮企业就可以量化规模化生产。现在烟台已经有企业开始着手量化生产鲁菜,此次新增20道鲁菜,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