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 我国鞋类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 发表时间:2018/08/17
- 来源:
从1974年仅仅有外观和尺寸要求的SG
1002-74《胶粘皮鞋》,到如今由138项现行有效组成的基本完善的鞋类体系,从学习转化国际到参与、主导制定国际,从争取国际组织成员国身份到承担国际组织秘书处,中国鞋类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鞋类化工作不仅为中国的制鞋行业作出了贡献,更是在国际鞋类领域得到了认可。
鞋类有效供给加大
ISO/TC 137“鞋号标识和标记体系”和ISO/TC
216“鞋类”是国际化组织中的两个鞋类技术委员会。作为上述两个组织的国内对口单位,以及全国制鞋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鞋标委)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皮院)代表中国制鞋行业行使中国权力时,努力建设与鞋类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鞋类新秩序。
通过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的制修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实质性地参与国际化工作,中国鞋类国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经过不懈争取,中皮院先后承担了ISO/TC
137联合秘书处、ISO/TC 216/WG 5和WG 3以及ISO/TC 137/WG
4召集人,目前已发布由中国主导制定鞋类国际1项,另外主导的12项国际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术语等制鞋行业多个领域。
据悉,鞋标委制定的现行有效鞋类138项,包括国家强制性1项,国家推荐性73项,行业64项,涵盖了鞋号、鞋楦、鞋类整鞋、鞋类部件和原辅材料、鞋类生产和流通、其他等6个领域。
在鞋类制修订过程中,鞋标委秘书处及时将国际转化为国内,保证国内外的一致性程度的同时,还根据制鞋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中国自主的制定,增加对市场急需的有效供给。其中,《糖尿病足保护鞋》《矫形鞋》《老年鞋》等针对特殊群体的产品的制定,将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特殊群体追求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目前,中国鞋类产品基本涵盖了皮鞋、休闲鞋、旅游鞋、皮凉鞋、拖鞋、布鞋、儿童皮鞋等人们日常穿用的鞋类。这些的实施对提升我国鞋类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皮鞋》获得了“中国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全方位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鞋标委把质量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之上,多维度采取措施,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采取公开透明开放工作模式,确保相关方广泛参与。除了鞋标委成立伊始制定的标委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制修订工作细则等,还根据新要求、新趋势进行优化和完善,先后制定了验证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组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科学、完善的标委会管理体系,能够使委员观察员能及时了解、参与、监督鞋标委的管理和运作,使鞋类化的工作既公开透明,又确保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参与,标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
二是采取工作组、验证实验室、对口专家组等创新模式为质量把关。做好化工作,首先得做好“”这个产品。为充分发挥行业内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鞋标委在工作中创新引入了工作组制度和验证实验室制度。
自2012年以来,鞋标委先后成立了鞋楦、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微生物、五金、童鞋、鞋底、传统鞋八个专业工作组,第九个工作组——检测仪器工作组正在筹建中。工作组的建立和运转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预期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制修订的质量,对于制鞋体系的完善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提高编写质量,2012年鞋标委创造性地在行业中实行验证实验室制度,迄今开展了数十次国际和国内验证试验工作,为中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鞋标委签约验证实验室21家,签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卫生三个领域。验证试验制度得到了国标委的认可,因此成为首批“国家级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单位。
为鞋类国际化工作提供持续深入的技术支撑,中皮院于2016年成立了ISO/TC 137及ISO/TC
216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此工作组凝聚了近20位英语与技术水平兼优的国际鞋类化技术专家,专家们有热情、有效率,通过出国参会、参加国际各阶段的意见征集、审议国际外文版等工作,实质性参与国际化工作中,增强了我国制鞋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三是科研助力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科研是有效开展化工作的重要支撑,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化工作的水平。鞋标委秘书处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不仅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构建化科研团队,同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支撑科研项目的研制,一切化研究的出发点都是服务和化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贯彻,保障的实施效果。实施是化工作重要的一环,为此,鞋标委建立了一套依托宣贯、知识培训、能力验证为核心的实施保障体系,每年都会组织鞋类知识培训班和宣贯会。此外,鞋标委秘书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企业一线宣贯,为企业就问题答疑解惑。
五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鞋标委秘书处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鞋标委网络平台建设。通过不断完善鞋标委官方网站,升级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分享国内外鞋类化资讯和制修订动态。目前,鞋标委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宣传和了解我国鞋类化工作的重要窗口。
近两年来,鞋标委秘书处陆续搭建了鞋标委委员群、鞋标委验证实验室群、鞋标委工作组组长群以及鞋标委各专业工作组群等,使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顺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让紧跟和引领技术进步需求
智能制造、3D打印、交互式模块等颠覆性技术和新模式都被引入到传统的制鞋行业。智能鞋、3D打印鞋等跨领域的鞋类产品,承载了智能科技产品的特性,这对制鞋行业化提出了新的需求。鞋标委秘书处一直以来对创新发展带来的领域间的合作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并期待同有关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跨领域鞋类产品的制定工作,满足市场需求。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切实推动制鞋行业高质量发展。制鞋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皮革边角料、废纤维、废塑料、废橡胶等。为了防止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鞋标委正在抓紧推进《鞋类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分类和管理》的研制工作。
为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鞋类消费需求,制鞋行业要积极研发更具功能性、科技感、个性化的新产品,而鞋类化工作更要跟上和引领。为此,鞋标委秘书处密切关注新材料、新技术、新市场的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增加了对鞋类化学安全及鞋类功能性指标的有效供给。
另外,针对鞋类产品售后纠纷问题,鞋标委正在组织制定《鞋类售后质量问题判定准则》,该的实施将有效解决鞋类消费市场的纠纷问题,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鞋类消费市场售后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