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I国标背后的产业链变革
- 发表时间:2004/05/22
- 来源:新经济导刊
笔记本电脑厂商已有准备 由于中国政府坚持推动WAPI国标,原有无线局域网(WLAN)的产业链和游戏规则将被改写。自从英特尔宣布不支持无线国标WAPI之后,到处充斥着美商英特尔和中国相关标准组织围绕WAPI展开的各种消息。因此,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出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在观望中雪藏了相关产品计划和新技术的推出。 由于在这一事件中,英特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抵制态度,客观上殃及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发展,此次无线国家标准风波对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影响有多大?换言之,有多少用户是基于迅驰技术或无线通信功能而决定购买笔记本电脑呢?业内人士称其比例约为10%。 首先,受访的专家和企业普遍认为:由于获得技术专利授权的24家企业均为本地厂商,WAPI新国标实施后,整个WLAN产业链的要素都放到了国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年来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的缺陷,在这场围绕着WAPI新国标实施的争吵中,具有适时推出新品能力美芯片商的闻风不动和中国本地厂商大多因无能为力而缄口不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由于对WAPI新国标实施最强有力的支持表现为两个方面:为新发运的笔记本电脑提供全新芯片产品;以及为既有迅驰笔记本电脑用户提供软件技术升级的解决方案。所以,符合WAPI国标要求的新的无线芯片产品及升级解决方案能否在6月1日准时推出,更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用以检验中国信息产业在十数年积累之后是否具有独立运行产业链以及应对“技术讹诈”的能力。 由于此前有消息称笔记本电脑厂商台湾明基电通公司目前已经与大陆厂商积极合作,将率先打破僵局,在3月内推出首款基于WAPI技术的笔记本电脑。3月25日,明基电通公司营销总部产品经理张世诚向本刊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据介绍,围绕WAPI国标,明基电通目前已经具有月底推出笔记本电脑新产品的现实能力。 “到目前为止,针对WAPI国标所能够做的我们都已经做完了。”据张世诚介绍,明基电通在2003年12月就开始做有关的研发,3月底以前将完成任务。 张世诚说:“我们已经和国内24家获得授权的企业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为推出新产品做准备工作。”但是,在对新产品是否会准时推出的问题,张世诚一改积极的口风:“首先,我不太想去承诺日期。我只能说为应对6月1日实施新标准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现在我们已经有三个解决方案:一个是改变笔记本电脑产品出货比重,调整出货产品;另一个是提供基于WAPI国标的解决方案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第三个是针对既有售出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提供最佳类似于软件升级的服务方案。但是到6月1日以后要看市场反应,才决定动作怎么做。”他解释说:“现在还剩下一道送测程序,要看这些东西在行业管理部门那里是不是能够通过检测”。 如何评价无线标准竞争的意义?张世诚谨慎地说:“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在国家标准方面的努力,作为厂商,明基电通非常支持。同时,这一举措实际上也对迅驰造成很大的威胁。” 目前业界达成共识的是,关键在于6月1日能否按时推出WAPI产业新品。对于产业链上可能存在的“真空”,张世诚预测为2周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仅仅是时间差而已,而具体的变化趋势还要看发展。 无线设备价值链风景独好 从行业标准权威机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802.11协议标准涉及的产业结构来看,受到WAPI国标影响的无线局域网(WLAN)产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的PC卡、台式计算机 据赛迪顾问统计,目前国内无线局域网仅有约3亿元的规模。相对于中国现有的产业发展规模,具备无线功能的迅驰芯片此次受到WAPI国标实施的影响是否值得英特尔大动肝火?就在中国无线国标出台之后,一些国内外媒体对中国的WLAN产业作出了不同的估测,产业规模从数亿元到数十亿元不等,让人对中国WLAN产业顿生许多遐想。而同时更多的业内人士更加关注国内WLAN的产业链对无线国标的态度究竟如何?为此,本刊记者访问了中国无线局域网的相关企业。 友讯网络(DLINK)业务总部产品部总经理陈奇岩对本刊记者介绍,相对于美国的WLAN市场而言,WLAN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但是他乐观地指出,尽管无线网络并不能够完全取代有线网络,但无线局域网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 他列举出一组数字为证;英特尔号称以3亿美元推动无线芯片(迅驰)的市场开发,然而,仅仅在2003年不足10个月中,迅驰在全球的发运已经为英特尔带来了超过21亿美元的纯利润,其中,与中国大陆市场直接和间接相关收入占2/3。 以PC、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信息及电信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路线来看,陈奇岩的结论是:无线这颗“明日之星”是未来的方向。据介绍,作为具有多年经验的企业网及广域网边缘设备供应商,友讯网络也因此在三年前选择向无线领域转型,并取得成功,目前DLINK的无线产品在全球已有40%的占有率。 中国人对于英特尔的印象基于几乎所有个人电脑的“奔腾的芯(inside)”的标志,实际上英特尔同样将它的寡头垄断优势延伸到企业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移动计算领域。但是,英特尔优秀的无线及处理器技术能够将保证将其昨天的优势平滑延伸到无线网络接入市场吗? “英特尔的迅驰只是所有无线标准网卡中的一种,并不是行业标准”,该人士评价。据介绍,网通国际提供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无限伴旅”,在2003年得到迅速发展,不仅“热点”(接入点AP)的布设在全球已超过10000个,同时,预付费客户超过20000家,而企业后付费客户也有1000多家签约。这其中“无限伴旅”所支持的无线网卡多达18种。 据介绍,目前WLAN的最有价值的盈利点其实并不在于个人移动计算。相反,在目前企业办公局域网和SOHO等商务网络的应用中,反而是WLAN的应用主流。从这个意义来说,由于WLAN技术具有可移动性、低成本、高扩展性等网络建设上的优势,迅驰芯片将在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甚至包括其承载的内容)中使英特尔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所有人的手机、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的费用都必须付给一家叫“英特尔”的公司,而非中国网通或歌华有线,那将是怎样一个图景?所以,当从运营商层面来考虑问题,当英特尔希望凭借芯片技术而在无线互联网接入市场中也保持一枝独秀时,由于“缺乏进入新产业风险评估”,而必然面对电信运营这个天然垄断产业中游戏规则——遭遇其他运营商也必然遭遇到管理和来自各方的狙击。从经济学分析和产业政策分析来说,幻想从信息领域跨越电信运营“雷池”的迅驰的今日命运是必然的。 与国标相关的几个产业问题 随着6月1日的脚步走近,WAPI国标即将尘埃落定,值得关注的还有这场争论的一个直接后果:到底对国内WLAN市场的影响如何? 业界人士认为,6月1日后,国家的WAPI国标将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具体执行查禁的力度和措施安排,是需要时间去观察的。但是WAPI国标的推行显然会造成一个WLAN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谁将是最大的赢家? 张世诚则含蓄地表示:面临摩尔定律失效,当产品和技术同质化以后,只有提供附加价值的企业才有获利的理由和可能。可以看出,明基电通将“提供附加价值”诠释为“为用户提供技术信心”。而不具有直接利益的产业观察家会有更客观的分析,赛迪顾问通信产业专家刘淑敏女士接受记者专访,她对中国WLAN市场提供了一些更加清晰的论断。 数据显示,2003年整体市场中不具备无线上网特性的笔记本电脑还占到总数的相当大一部分,同时国内整个WLAN产业本身市场还只有数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和国外相比实在太小了。那么,怎样做才能够将WLAN市场做大显然不仅仅是适用谁家标准的问题。 实际上,在这场标准变化引致的利益再分配中,只有两种人会赢:一种是对于过去购买了自己的产品的客户实践承诺的厂商,能够以诚信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会赢得市场;另一种就是在购买或拒绝迅驰之外,选择第三条道路集成第三方产品的企业能够赢得市场。显然,这两者都是通过自身的技术和服务建立了可依赖的用户信心,从而获得用户和市场的青睐。 刘淑敏认为,对于没有边界的WLAN技术来说,安全是其“软肋”。因此,政府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对迅驰进行管理,是顺理成章的。选择这个时机推行WAPI新国标,对于中国政府推行效果和英特尔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成本最低的时机。 一直以来,公众关注到6月1日WAPI国标是否能够如期推行的一个关键标志是:是否有英特尔迅驰芯片的替代产品推出。一些媒体甚至猜测中国企业自有技术较差,根据24个指定生产和研发企业的目前工作现状,形势颇为微妙。 但刘淑敏认为,,固然中国企业在芯片(处理器)技术上相对落后,但技术差距并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时间,她认为,由于技术和产品过渡的时间仅有6个月,时间差的存在客观上放大了中国本地企业推出产品替代迅驰芯片的难度。 据了解,目前正在争取生产安全加密许可的国内无线芯片生产企业六合万通公司,已经于最近宣布在自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支持WAPI国标的“万通2号”基带信号处理芯片。据说,有望成为WAPI国标第一芯片。当然,经过国标检测和无线芯片互操作性检测也需要一些时间。 据介绍,从对TI等国际半导体产业的巨头的一个基本判断看,他们应该具有足够的技术研发实力推出支持WAPI产品。“只要想做就可以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