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引发食用油行业连锁反应
- 发表时间:2004/08/23
- 来源:中国食用油信息网
尽管距离食用油新标准实施大限还有一个多月,然而对食用油质量标准提升的普遍预期使得整个行业已经作出连串反应,与国内食用油供应商的削价出货同步的是,进口商赶在新标准实施之前大量囤货。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国内食用油行业新一轮重组的开始。 1、提前囤货导致进口大幅飙升 海关人士认为,当然不排除国内需求加大导致豆油大量入区囤积。据悉,由于今年豆粕价格走低,国内部分油厂无利可图纷纷停产甚至转产,而今年国内食用油产需缺口在600万吨左右,对进口豆油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豆油进口的激增,导致国内食用油原料价格一路下跌———调和油原料价格由前几个月的7500元/吨跌至目前的6500元/吨左右。 2、食用油厂普遍削价抛售 新的食用油标准表明,食用油产品被要求详细注明用料来源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现阶段油厂所存食用油以及终端市场小包装油均未采用新标准,凡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食用油10月1日后将被禁售。业内人士分析,这不排除某些大品牌厂家通过降价方式挤压杂牌厂商,还有相当部分厂商以棕榈油勾兑降低食用油成本。加上天气转凉,9月份之后“勾兑”油销售旺季行将结束,市场存货被迫削价抛售。 3、小精炼油厂走到生死关口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划分原油和成品油之后,中期以内原油进口可能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因此,大批中小精炼油厂商要么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油进行加工,要么停产、转产或重组。显然,新增原油标准在控制原油进口的同时将行业洗牌和重组进一步扩展到精炼行业。基于这一背景,大豆货源将向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转移集中,目前业已存在的大豆货源相对垄断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收购时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