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当前位置:首页>标准动态
国内标准动态

《蛲虫病的诊断》(WS 469-2015)解读

  • 发表时间:2015/04/23
  •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一、 制定的重要意义及背景情况
  蛲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人体蛲虫感染者不低于5亿人。
  儿童感染蛲虫后会对身心和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可引起患儿夜间肛门瘙痒、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症状、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出现异食癖表现,长期重度感染会造成生长发育滞后。蛲虫也可异位寄生引起蛲虫性阑尾炎、尿道炎、生殖道炎症及内脏器官的损害。蛲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不典型或不明显,如异位寄生则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的体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因此迫切需要制定诊断。
  《》的制定,可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诊断技术,对于及时正确诊断疾病及减少漏诊误诊,有效控制蛲虫病流行,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重要指标的制定依据及主要技术方法
  当前国内外尚无蛲虫病诊断技术规范。编制专家工作组认真调研蛲虫病流行态势及防治现状,使用文献复习法仔细查阅国内外有关专业文献资料,运用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将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归纳、分析和概括,采用专家咨询法多次征求临床、防治、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意见,对内容进行反复论证,最后编制成具有较强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行业。
  三、 主要框架和内容
  《》由六章组成, 明确了适用范围,释义了有关术语和定义,说明了疾病诊断依据,规定了诊断原则,规范了诊断(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阐明了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本除“鉴别诊断”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另外,附有4个资料性附录(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1个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详细介绍了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以充分解释,便于诊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