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劣质奶粉事件谈相关产品标准
- 发表时间:2005/04/22
- 来源:广西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一、对2004年劣质奶粉事件的分析 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使171名婴儿致病,其中13人死亡,引起全国极大的关注。之后,各地又发现不少劣质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致使婴儿致病、致死的原因是,这些劣质奶粉含奶量极少,甚至不合奶,缺乏营养所致。 2004年劣质奶粉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这是长期以来对乳制品产品质量监管不严所造成的。早在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了47个调制奶粉产品,仅5个合格,42个不合格,不合格率高得惊人。在不合格产品中,有23个蛋白质不合格,其中13个不含奶。42个不合格产品中,某省占有20个,其中其市又占有15个,说明劣质奶粉在某些地区已形成规模生产。面对这种状况,监督部门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公告之后便不了了之。2004年劣质奶粉事件的调查结果又一次证实,劣质奶粉又在新的地区形成规模生产。劣质乳制品的生产再往上可追溯到1992年的果奶风波,1990年的麦乳精风波。从这些事故、风波中可以看出,劣质乳制品能在某些地区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销售全国,是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 二、劣质乳制品的生产与乳制品产品标准的缺陷密切相关 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劣质奶粉使婴儿致病、致残、致死,仅仅是劣质奶粉造成危害的冰山一角。因为婴儿的食品单一,造成的危害很容易发现;青少年、老年人、孕妇或者病人团营养不足需要补充营养时,由于用了劣质奶粉而造成的危害,就很难发现,更难统计,没有引起重视。 三、豆乳类饮料标准 人们常说日本是一杯奶强壮了一个民族,说明乳制品生产的重要性。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乳业生产,但目前还实现不了“一杯奶”这个目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的是另一条路:“大豆计划”,利用大豆这个价格低、蛋白质含量高、资源广的特点,为全国青少年提供一份代替牛奶的营养早餐:纯豆乳。在CB 10789-1989《》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纯豆乳大豆固形物食量不低于8%,相当于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2%,脂肪不低于1.6%,与纯牛奶的营养成分相近似。然而时间一长,《大豆计划》的意识淡薄了,有不少供给中小学的营养早餐不再是纯豆乳而是质量低了2个档次的豆乳饮料(蛋白质不低于1%)。更为严重的是《豆乳和豆乳饮料》的制定,把《豆乳和豆乳饮料》标准降低为行业推荐性标准,紧接着GB芽菜10789—1996《》的修订,又取消了对纯豆乳和豆乳饮料大豆固形物含量的规定,使纯豆乳和豆乳饮料的质量失去了保障。GB 16322—2003《》的发布,规定植物蛋白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5%,许多企业又以此为依据,生产蛋白质含量为0.5%豆乳饮料。《大豆计划》已经是名存实亡了。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给国人敲起了警钟,对事关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计三计划法给予足够的关注,建议专门制定《中小学营养早餐纯豆乳》国家标准,以保证《大豆计划》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