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适应市场的产品标准
- 发表时间:2005/05/11
- 来源:《世界标准信息》
1、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 (1)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法律的要求。 (2)判定准则——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 (3)反映社会需求,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本质所在。 这里的“社会需求”包括供方的所有受益者的需要,但主要是顾客的需求,它是满足其他受益者需求的前提,所以通常讲“顾客需求”或“市场需求”。 产品标准,只有它能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才能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否则,生产的越多,积压也越多、浪费也越大。 产品标准,只有它能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时,用它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才有意义,否则,即使合格品也毫无价值,因为它不可能被市场所接受,这同生产废品是等效的。正确反映市场需求是产品标准的核心问题——产品标准的灵魂。 2、产品标准如何正确反映市场需求、 (l)市场(顾客)需求的实质——产品的功能(使用价值) ①产品功能——产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效用、性能。 ②产品质量——该产品所具备的满足顾客要求的各项功能的综合。 ③制定产品标准的任务,说到底就是要确切地反映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功能(明确的和隐含的)。 (2)顾客对产品功能要求的特点 合同情况(用户)——通常要求是明确的,甚至精确定量的。 非合同情况(消费者)——功能要求有如下特占: ①同种产品,不同的消费者对其功能要求不同——需求多样性; ②消费者提出的功能要求,通常是抽象的、非定量的、多变的; ③消费者常常无法对产品功能能够满足要求进行评价和检验。 由于上述这些特点,生产厂无法直接从消费者那里得到散在的、抽象的、千差万别的需求信息来组织设计和生产。这就要求有一个中介,通过它把消费者的需要(功能要求)转化为可以知道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信息——产品标准的使命。 (3)制定产品标准的关键——功能转化 ①转化的目的 GB/T 6583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在前面的定义里是“各项功能的综合”,这里是“特性”的总和,它们是什么关系? 功能——消费者的功能要求,它具有抽象、非定量特点。 特性——实体所特有的性质,它反映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如:使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 “功能转化”的目的——就是要把消费者的功能要求转化为能定性描述、定量表达,并能准确实施和考核、验证的质量特性。 ②转化的方法 转化的方法主要有: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VA/VE)中的功能评价法。 质量功能展开(QFD)法(示例见表1)。 表1质量功能展开法(QFD)示例
参考借鉴其他标准。 ③转化示例 家用电动洗衣机的功能要求与质量特性转换对应表(表2) 表2功能与质量特性的对应表
④转化的意义 对企业能否完成“惊险的一跳”有决定性的影响。 决定企业其他活动是否有意义(含质量体系)。 决定标准的水平,影响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转化过程是标准化工程师的创造性活动;转化工夫是标准化工程师的一项基本功;在标准化活动中,这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多年来一直不被重视的问题,标准的许多弊病都与此有关。 (3)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好标准一一#准水平评价问题 ①特定的产品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及其标准之间常无可比性 ②标准的规定(质量特性要求)不是越多越细越好,要做到“繁简相宜”;在搞清诸质量特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突出真正重要的特性,做到“主次分明”、“宽严适度”。 ③对标准的评价,不能仅仅评价书面条文,要把标准作为管理过程的输入,用输出的结果进行反证一一用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产品销售水平、市场竞争力、企业效益等结果对标准进行评价。 ④简单地用指标水平对比的方法,评价标准水平,容易产生片面追求高指标的误导(指标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指标水平是对经济技术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 3、何时制定产品标准——时机问题 时机——指标准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的位置(次序),它关系到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后追型 ①后追型的特征——产品完成开发设计,通过产品鉴定和小批试生产,在投入大量生产时,颁布并实施标准。标准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这同朱兰的螺旋曲线是一致的,也是我国一直沿用的做法。 ②后追型的优点: 有前期工作(开发、设计、验证、鉴定)为制标提供可靠数据。标准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 ③后追型的缺点: 标准规定的内容是设计的结果,描述的是产品现状,反映的是生产过程的输出而不是市场需求。 符合标准的合格品,不一定满足市场需求。 后追的标准寿命与产品寿命不对应,妨碍其作用发挥。 (2)前导型 ①前导型的特征——产品市场调研与标准调研间步进行,在产品开发设计之前提出标准(试行)、指导设计,在设计阶段结束时,经修改完善颁布正式标准。 把标准制定定时机由设计阶段之后,提到之前。 制订标准的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也可不分)。 标准人员既参与市场调研又介入产品开发设计。 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参与调研与标准起草、修改。 ②前导型的意义 在过程链中,标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准是企业和市场的接口或桥梁——实施双向的信息沟通。 开发、设计人员同标准人员一起调研、起草标准、便于吃透标准的意图,使之在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精度确定等方面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形成准确体现标准规定(质量特性的设计文件——完成企业内部最关键一步的信息传递)。 产品标准把消费者的功能要求,以确切的,定量化的技术要求(质量特性),一环环向下传递、转化,经过加工制造,把这些质量特性固化在产品实体上,最后按标准检验又完全符合的叫做合格品。 总之,如果上述各环节的信息传递转化和过程都是严格和准确的,这时合格品的含义,就不仅仅是符合标准,而是符合市场需要——产品标准的最终目的。 企业标准化倘能这样做,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便会显示出来,企业领导自然会予以重视,当前存在的那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